為未來做好準備
每年9月中到11月初,正是各大專院校的開放日,我每年都會參觀一兩所院校,瞭解下大專院校的教育趨勢、課程轉變、入學條件等等。
之前兩年, 由於疫情的關係,這些資訊日都改在網上進行,沒有機會到大專校園和宿舍考察和參觀; 沒有機會與不同學系的學生互動溝通。 今年疫情稍為緩和,各大專的開放日都回後正常。
今年的情況令我印象十分深刻,人頭湧湧,比年宵市場更熱鬧。 我坐港鐵站分別到達兩所大學,車站內已經迫滿了人,有些是幾個中學生相約起參觀、有些父母與讀中學的子女一起成行、有些是父母帶著年幼的子女去感受下大學的氣氛。 入到校園,情況更加熱鬧, 介紹資料的展板前站滿了人,每科講座都要在開始前1小時排隊,人龍很長,還會因為人數太多而截龍。 我眼見大部份同學們都是有準備而來, 會預備好整天的行程,安排好參觀的內容和出席的講座的時間, 還準備了要發問的問題,希望大學的學長和教授們都替他們一一解答。
回到我們學校,有很多時候,同學們都會告訴我,他們想做專業工作,要做醫生、工程師、會計師、律師…… 他們「好像」很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標,就是要入大學讀書,要取到學位的資歷,然後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。
但當我和同學們再詳細地討論,我發覺同學們其實都只是空想,要如何達成自己的理想,其實一點都不清楚,更沒有詳盡的計劃。
比方說, 有些高中的同學說想做醫生,竟然到中六報讀大學的時候才發展自己沒有修讀相關的學科; 又有些同學說想做工程師,但又說不出工程師的類別和入學要求; 又有些同學說想讀XX大學,但說不出該院校的特點,人云亦云。 每所大專院校所提供的課程有不同特色,同學要去查證一下才可找到合適自己的學科。每所大專院校的特色和氣氛十分不同,同學必須自己去體驗一下才可。
每年開學,老師們都會要求同學訂立目標,我希望同學在訂立目標後也要訂下執行計劃, 這樣才能達成理想。 在六年的中學生活裡, 學校都會為大家安排好多學科的講座、選科的資訊、又會安排校友和不同行業、不同院校的嘉賓為同學講解; 而且,網上亦有很多專業團體和大專院校的資料, 同學可以容易找到合適的內容,好好裝備自己,為自己的未來做好準備。
正所謂「機會是留比有準備的人」,中六的同學,如果你錯過了今年的資訊日, 老師希望你定期瀏覽各院校的升學資訊, 「亡羊補牢」。 其他級別的同學,老師希望你珍惜學校老師為你們的安排,瞭解多些自己的興趣和能力,早日尋找多些各行各業的要求,找到自己的明確的目標,再訂下行動計劃,達成自己的理想。
張惠儀助理校長
17/11/2022
香海正覺蓮社佛教馬錦燦紀念英文中學
HHCKLA Buddhist Ma Kam Chan
Memorial English Secondary School